电商运营活动的选品技术

目录

背景介绍

考虑一家零售品牌,销售的商品种类很多,比如服装、美食、酒水、电器等等。销售渠道主要是线上,有自营渠道(APP),也有第三方销售渠道,比如京东、淘宝等等。

日常还有促销活动,比如满减,限时购,品类日等等。这是为了刺激销售,提升短期收益。

由于商品种类多,选品就变得复杂。我们思考几个问题。

第一,谁来选品?

活动是运营团队发起,而商品来自其他团队(商品团队)。两个团队的视角是不同的。运营关注全局最优,比如说这个活动效果好不好。而商品关注局部最优,比如说这个品卖不卖得动。这样一来,团队之间的协同是个挑战。

第二,选哪些品?

参加这个活动,我的目标是什么,是流水,还是利润,或者是清仓。要考虑哪些因素,比如库存,没库存不行。还有怎么定价,低了赚得少,高了卖不动。

资源是有限的,比如坑位有限,所以要有取舍。

第三,怎么取舍?

可以选卖得好的,但不能只选这些。还要考虑渗透,让用户买的种类多。因为老品会逐渐衰退,要让用户尝试新品,培养消费习惯,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。

这是关于电商运营选品的大致介绍。我们可以看到,活动选品是一个决策问题,要考虑的因素很多,涉及商品、供应链、运营、用户等等,因此有不小的挑战。

业务流程

接下来介绍一下业务流程。简单来说,有两个重要节点,一是选品,商品团队选,选品需要数据;二是提报,提报给运营团队,负责审核,然后可能要修改。

为了方便描述,把它分成四个节点,分别是数据、选品、提报和修改。

数据

数据是选品的依据,维度越丰富,参考价值越大。常用的数据有这些:

  • 商品信息,价格、品类、规格,上架日期等。
  • 销售数据,历史销量(分为平销和促销),还有毛利润、销售趋势、销售计划等。
  • 活动信息,坑位数量、库存要求,价格要求等。

那么谁来整这些数据?一般来说,谁选品谁整理。原因是这样的,不同的人选品逻辑不同,需要的字段也不同。

说到整数据,手动作业的话,麻烦就来了。比如说,要汇总的数据来自不同的业务系统,于是需要大量导出 Excel 数据,然后进行拼接,还要调整格式,清洗数据。总之是枯燥,还容易出错。

选品

数据准备好了,接下来是选品。怎么选呢?手工作业的话,就是按规则排序,选一些好卖的老品,再选一些新品,最后看看毛利是不是够。

这么做有几个难点:

一是排期不好做,如果有多个活动,活动之间有关联(有先有后,还有互斥),前面的没选上,后面的能不能替补,这些问题就不好处理。

二是品类不好联动,比如服装和化妆品,可能来自两个团队,选品各是各的。

三是策略难固化。人工选品依赖业务经验,人员变化会造成业务波动。

提报

商品团队选完品,把清单提报给运营团队。运营再审核,实际上是做二次筛选。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人工选品,由于理解问题,会存在不合要求的品;二是提报品的数量有冗余度,二次筛选可以从全局考虑。

二次筛选本身也是一个选品过程,其难点不再重复。还有一个麻烦,就是配置容易出问题。下面举几个例子:

  1. 数据格式错误,导致配置无法生效;
  2. 配置生效了,但是价格配错,导致资产损失;
  3. 选品的时候有库存,配置的时候卖完了,最后白忙活。

出现这些问题,就需要修改,要么替换,要么补充。

修改

要修改的时候,说明问题已经发生,这个时候要讲效率,因为每一分钟都可能有损失。但是业务流程并没有缩短,选品和提报遇到的数据问题和流程问题都会存在。

业务问题

现在把业务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个总结。

第一,人工整理数据效率不高,比如拼表、筛选、更新、格式化等等。由于是手动操作,难免会出错,比如定价错误,数据格式错误,这样容易造成资产损失。

第二,业务变化快,但流程很慢,容易导致活动配置失效。回顾前面提到的库存问题,如果用户看到活动商品,却无法下单购买,会影响用户体验。

第三,选品策略难以沉淀,也难以保证稳定的业务效果。

第四,工作枯燥,价值感低,可能会导致员工流动性大。

说明一下,第四点是我个人的感受。之前在业务团队做了一个月运营,每天跟 Excel 打交道,既有重复劳动又暗藏变化,工作中我觉得很痛苦。我也写过一些自动化脚本,但是很快业务就变了,代码的维护成本也很高。

我们想一想,该怎么解决上述问题。

我先说一个容易实现,但可能失败的方案,我称它为流程线上化。具体来说,就是做一个选品页面,支持选品数据的增删改查,然后是审核页面,支持二次选品以及修改。

这个方案有什么问题呢?

人工选品的过程中,有很多交互操作,比如隐藏特定的行和列,这样方便看数据。此外,还要用到一些 Excel 函数,用来自动计算毛利,从而辅助选品。

从功能上讲,要做一个类似 Excel 的东西,才能满足多数人的交互需求,这个要求就非常高。

从效率上讲,底层数据量大,前端页面展示内容过多,会影响页面效率,这不仅对前后端开发要求高,而且对客户端电脑要求高。

从业务上讲,流程线上化对选品策略没有帮助,也缩短不了业务流程(比如减少修改)。

基于上述理由,我认为流程线上化解决不了这个选品问题(实际情况也是这样)。

解决方案

回顾选品的业务流程,要解决的痛点主要是三个:处理大量数据,简化业务操作,快速响应业务变化。要解决这三点,必须把“人”从业务操作中释放出来。

我们的思路是,人不要做选品,而是制定选品的策略。

这些策略可以是简单的规则,也可以是复杂的模型,最后用业务结果进行验证。好的模型胜出,不好的模型淘汰。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,可以研发不同的模型,从而应对业务的变化。

这么做的好处是,数据处理和选品这些操作,都可以交给系统去执行,人只需要对模型负责。由于模型相对稳定,业务结果也相对稳定,还会改善下游的决策质量(比如库存和履约)。

技术架构

按照前面描述的方案,可以分成三个模块,分别是数据处理、选品模型和质量保障(如下所示)。

简单解释一下各模块的作用。数据处理获取模型需要的基础数据;选品模型输出符合运营规则的商品清单;质量保障主要检测价格、库存等信息,防止资产损失。

从业务角度来看,选品流程实现自动化,不但提高了效率,而且能改善业务结果。从技术角度来看,前端无需复杂交互,减少了前后端开发量,以及后续的运维成本。

模型示例

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。考虑某个活动时间段,要对商品进行选品和排期,即,输出每天的活动商品。目标是最大化这段时间总的商品销售额。

还要满足一些约束条件(如下所示):

  1. 每个商品大类参加活动的商品数量有限制;
  2. 同一个商品不能连续两天参加活动;
  3. 同一个商品N天内参加活动的次数有限制;
  4. 一个商品(SPU)如果参加活动,则至少有一个型号(SKU)参加活动;
  5. 活动商品的整体毛利率不低于底线(分商品大类)。

用数学语言描述,得到下面的模型(整数规划)。

$$ \begin{aligned} \max~ & \sum_{j,t} P_{j,t}D_{j,t}\cdot y_{j,t} \newline \text{s.t. } & \sum_{i} U_{i,k}\cdot x_{i,t} \leq S_{k, t}, \quad \forall k,t \newline & x_{i,t} + x_{i,t+1} \leq 1, \quad \forall i,t \newline & \sum_{t’=t}^{t+N-1}x_{i,t’} \leq L_i, \quad \forall i,t \newline & x_{i, t} \leq \sum_{j} V_{i,j}\cdot y_{j,t} \leq M \cdot x_{i,t},\quad \forall i,t \newline & 1 - \frac{\sum_{i,j,t} U_{i,k}V_{i,j}\cdot C_{j}D_{j,t}\cdot y_{j,t}}{\sum_{i,j,t}U_{i,k}V_{i,j}\cdot P_{j,t}D_{j,t}\cdot y_{j,t}} \geq R_{k},\quad \forall k \newline & x_{i,t}, y_{j,t} \in {0,1}. \end{aligned} $$

通过求解这个模型,我们可以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解。

上面的模型只是作为示例,在实际应用中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建模。建议构建多个模型,用来应对不同的业务场景。

应用

从运营视角来看,无论是品牌或者是平台,都是从商品池中,选择符合活动要求的商品,并使得业务目标最大化。这种自动化的选品方案,不但可以降低运营成本,还能提升业务效果。

从商品视角来看,即使商品数量不多,依然面临复杂的决策。

问题是这样的,有若干渠道(自营渠道、三方渠道),每个渠道有各自的活动,有对应的坑位、流量、收益、成本等因素。要选择渠道和活动,考虑复杂的因素,使得收益最大化。

总结

我们介绍了电商中促销选品遇到的业务问题,并给出了解决方案。核心思路是用算法模型替代人工决策,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三点:一是缩短业务流程,提高业务效率;二是工作从“选品”转变成“选策略”,从而沉淀模型并提升业务效果;三是降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。

在业务落地中,需要注意几点:一是模型必须与业务实际匹配;二是保障数据和系统的可靠性;三是建立评估指标,方便演进选品模型。

标签 :

相关文章

零售商品的 11 种定价策略

说起零售,如果说商品是肉身,那么价格就是灵魂。消费者喜欢一个商品可能有千万种理由,但购买它可能只需要一个理由:价格合适。我们见多了商家的套路,但不一定思考过这背后的动机。为什么价格的末位数字是 9?为什么有组合装?为什么有特价?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