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商中的流量决策系统

目录

在电商业务中,用户就是流量,流量可以变现。算法给用户推荐商品,也是给商品介绍用户,这就是流量分发。流量发得准,生意就做得稳。

本文讲一讲流量分发场景下的决策技术。

流量分发

给用户推荐商品,要根据用户的喜好。算法猜得越准,越容易成交,用户体验就越好。

但是呢,商家和平台不一定高兴。比如说,用户喜欢便宜的东西。那么商家为了流量,最直接的办法是降价,价格低了就有流量。但流量是有限的,这就导致价格战。这样一来,商家赚不到钱,平台也赚不到钱。

理想情况是,推荐高利润的商品。商家有得赚,平台才有提成。但这样也有问题,利润高意味着价格贵,价格贵买的人少,那么用户就会流失,平台也活不下去。

总的来说,既要保用户体验,又要有商业利润,这是流量分发的难点。

业务问题

具体来说,可能有下面这些问题。

第一,商品过度曝光。当商品库存不足时,应该减少推荐量。否则容易缺货,导致有曝光量,却没有成交量,这是流量的浪费。

第二,新品欠曝光。有些新品虽然有潜力,但培养用户需要时间。如果前期曝光不足,可能错失成长机会。新品起不来,用户也会逐渐流失。

第三,流量分布不合理。受欢迎的商品,会吸引流量,并形成头部商品。这可能导致强者越强,挤压腰尾品的生存空间。商品种类变少,用户体验也会变差。

流量越多,销量越多

流量越多,销量越多

第四,流量如何定价。流量变现可以通过竞价,但竞价有两个问题,一是有技术门槛,对中小商家不友好;二是价格不可控,如果竞争激烈,流量价格就高,最终伤害的是商家和用户。

另一个办法是对流量定价。具体来说,平台向商家承诺销售目标,然后给出报价,最后要达成目标。要实现这个方案,就需要对流量进行精准地调控。

决策系统

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需要一套流量决策系统,具备流量分发、促活、切分和决策能力。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。

分发

流量分发就是人货匹配,其中搜索技术实现人找货,推荐技术实现货找人。还要具备调控能力,比如给定流量值,搜推算法能恰好满足需求,尽量做到不多也不少。

简单的做法是,调整商品的排序。流量多了就往后排,反之往前排。

促活

促活就是吸引老用户回购,实现流量的稳定和增长。常见的办法是发福利,比如红包和优惠券。然后推送消息或者发短信送达用户,或者投放广告,比如开机广告、信息流广告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发短信和投广告有成本。消息推送虽然免费,但影响用户体验。促活的难点在于平衡成本、收益和用户体验。

切分

切分流量主要有三个场景,一个是AB测试,把流量分成两个或多个组,来验证算法的效果;二是灰度能力,验证算法的功能,保障算法的质量;三是切分流量池,满足新品扶持、重点品推广等业务需求。

常见的办法是随机分组,或者按用户属性划分,例如用户名、性别、手机号、年龄等等。

决策

用算法模型分配流量,或者促活流量。本文只讲流量分配,促活可以参考《用户触达场景下的智能化实践》

流量决策主要包含两个部分,一是预测模型,分析流量的变化;二是决策模型,用来分配流量。预测模型是为决策模型提供输入,预测结果越准确,决策的效果越好。

由于篇幅有限,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不具体展开。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这套系统。接下来介绍决策问题,可以把它们理解成这个系统的决策能力。

决策问题

简单来说,就是如何给商品分配流量。有两个概念需要说明。

第一,这里说的商品,是有流量需求的主体。它可以是 SKU、SPU 或者某个类目,还可以是商家或者品牌。

第二,流量的来源称为渠道,比如推荐页面、搜索页面、购物车页等等。不同渠道的转化率不同,或者说流量价值不同,因此要区别对待。

下面介绍三个问题,分别是流量预估、流量分配和流量定价。

流量预估

给定商品在某个时段的销售目标,要估计它们在每个渠道的流量需求,使得销售目标尽可能达成。时段可以是任意的,例如日、周、年等等。

流量可以分两个部分:一是自然流量,比如用户的精确搜索,或者转发分享。这部分流量,一般不要去干预,否则影响用户体验;二是可调流量,用来达成目标。由于不同商品的转化率有差异,计算这部分流量时,还要从全局考虑,最大化整体的销售额。

流量分配

由于流量是有限的,很多时候无法满足所有商品的需求,因此要考虑如何分配流量。

具体来说,已知商品在每个渠道的流量需求,以及各渠道的总流量,给商品分配每个渠道的流量。需要满足一些约束条件,比如商品流量之和不超过渠道总流量,以及公平性要求。

流量定价

给定商品的销售目标,可以用流量预估模型和流量分配模型,计算出各渠道的目标流量和分配到的流量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对其中的可调流量(非自然流量)进行定价。

具体来说,输入是商品在每个渠道的销售目标,输出是价格和销售目标的达成率(预估)。流量价格可以根据渠道、商品、日期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。比如说,大促期间与平销期间、高利润商品与低利润商品等,会有价格差异。

问题定义好之后,接下来是建模和求解。在实际应用中,问题往往更复杂,约束条件更多,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模。

应用

利用流量预估模型和流量分配模型,只要改变商品的销售目标,就可以调控流量。利用这个调控工具,可以尝试解决过曝、欠曝和流量分布不合理等问题。再结合流量定价模型,可以实现流量的变现,而且价格可控,对商家和用户相对友好。

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,商品的流量可控,意味着销量预测更准。这样就可以打通需求端到计划端,也就是采销联动,可以降低库存周转,并且减少缺货。

在内容分发场景中,主要是做人与内容的匹配,比如音乐、短视频、信息流等。它与人货匹配有相似性,因此可以应用流量决策技术。主要区别在于决策问题不同,但解决思路是相通的。比如说,内容分发不涉及库存和销售目标,但是要考虑用户的活跃度和使用时长。

标签 :

相关文章

智能补货系统的设计思路

零售业和制造业,离不开供应链。搞供应链,离不开库存计划。简单来说,就是要回答好两个问题:什么时候进货?进货量是多少?下一个进货订单,从生产到运输和入库,需要一定的时间,短则数天,长则数月。

更多

零售商品的 11 种定价策略

说起零售,如果说商品是肉身,那么价格就是灵魂。消费者喜欢一个商品可能有千万种理由,但购买它可能只需要一个理由:价格合适。我们见多了商家的套路,但不一定思考过这背后的动机。为什么价格的末位数字是 9?为什么有组合装?为什么有特价?

更多

如何画架构图

做一款软件产品,一般要画设计图,常见的有产品图、流程图和架构图。产品图可以看功能和外观,比如页面布局、交互方式和视觉色彩等;流程图可以看基本流程,比如业务流程、计算逻辑、数据流等;架构图有点抽象,主要是看整体结构,比如系统架构、工程架构、算法架构、数据架构等。

更多